本文转自:人民网-贵州频道万盈配资
凯里学院作为委省共建高校,始终在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、做好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课程教学上走在前列。在过去三年的教学基础上,本学期开展了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公共必修课的小班化教学。
小班化教学课堂现场。凯里学院供图
本轮课程覆盖了34个班级、1325名学生万盈配资,授课任务由一支36名跨学科教师队伍承担——分别来自人文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民族研究院、理学院、微电子与人工智能学院、大健康学院等分院和教辅机构。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协同发力,为该课程教学注入多元化的专业视角。小班化教学首讲的圆满落地,不仅为新学期该课程教学拉开了精彩的序幕,更激发了师生高涨的学习热情。
课堂上,授课教师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投入教学工作。他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,结合贵州地域特色与丰富的民族文化案例,将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。按照教学计划,教学第一周授课内容为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的第一讲“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”,涵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、基本理念、理论渊源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内容。
小班化教学课堂现场。凯里学院供图
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,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,教师们通过生动的讲述、详实的史料呈现以及互动式提问,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易懂。不少教师在课堂中融入贵州黔东南本地民族文化故事,如苗族银饰文化中的民族团结元素、侗族大歌所蕴含的集体协作精神等,既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万盈配资,又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,充分展现了该校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课程教学的高度责任感。
与此同时,1325名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,成为课堂上的“主角”。在首次授课中,学生们专注聆听、认真记录,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,纷纷主动举手发言,分享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。部分班级还开展了小组讨论,学生们围绕“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”“如何结合专业助力民族地区发展”“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”等话题各抒己见,课堂氛围热烈。
小班化教学课堂现场。凯里学院供图
课后,许多学生表示,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课程并非枯燥的理论学习,而是一场充满文化温度与思想深度的学习之旅,跨学科教师的授课让课程内容更具广度与深度,相信通过这门课程,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,更能找到自身专业与共同体建设的结合点,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、国家归属感与时代责任感,期待在后续的课程中收获更多知识与感悟。
“这是我第四年上这门课,但是第一次以小班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,确实感觉很不一样。”民族研究院李金兰老师感叹说,学生们都很积极,对这门课很感兴趣。在兴趣的背后能感受到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,这也让我上起课来有了激情和动力!
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课程教研室主任邓椒老师介绍说:“我们教研室36名老师正在和学生们一起探索实践一条教学创新改革的道路,如何通过这门课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,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相信在这个过程中,对学生和老师而言都能收获成长。”
小班化教学课堂现场。凯里学院供图
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作为凯里学院的公共必修课,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举措。此次凯里学院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课程教研团队小班化首讲的成功开展,为新学期课程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课程教与学的积极性。
下一步,学校将继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万盈配资,依托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,开展更多形式更多样的教学活动,让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课程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“思想引领课”“民族共同体精神铸牢课”“文化传承课”,助力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高校力量。(邓椒)
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