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,午后的阳光洒满四川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。五年级2班教室里,学生们在讲台旁的阅读角挑选喜欢的课外书,在语文老师张伟武的陪伴下,开始了午休前阅读。
全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,是53岁的张伟武支教一年来,让她最有成就感的事。之江小学的前身是一所山区小学,坐落在半山腰。那时,山高路陡,校舍老旧,通行不便。2004年,学校在浙江省对口帮扶下实施迁建。
跨越山海,共育桃李。去年8月,作为众多支教老师的一员,张伟武从浙江千里迢迢来到之江小学,为这所山区小学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、教学方法,与学生结下了深厚感情,更延续了多年的浙川“山海情”。
担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期间,张伟武发现学生们普遍阅读面窄,写作文成了最头疼的事。起初,每天午休前她都会坚持给孩子们读课外书,陪伴他们午休。渐渐地,孩子们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。精神食粮滋养孩子们成长,充盈着他们的内心世界港联配资,学生们肚子里有“料”了,变得爱提问、善表达、自信了。
“张老师像家长一样呵护我们。”11岁的武美阳说,上学期她获评班里的“阅读之星”,张老师奖励了她一本《呼兰河传》,“读课外书多了,写作文不再像记流水账了”。
大凉山腹地、金沙江畔,四川省雷波中学秋季学期迎来了新一批支教老师。来自四川、浙江两省的共11名学科骨干教师接受组织选派,教育人才“组团式”帮扶四川省雷波中学。他们中,有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的高级教师梁应兰。
59岁的梁应兰,刚在四川省雷波中学完成为期3年支教工作,她再次主动请缨,选择继续留在这所学校支教。
3年来,一次次走村入户的家访让她深感肩膀上的责任,更坚定了将支教路走下去的决心。“这些家庭经济状况参差不齐,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却如出一辙。这份执着与坚定,让我内心满是感动……我深知自己手中的粉笔,承载着这些孩子的未来;脚下的家访路,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。我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奉献,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。”她在日记中写道。
爱是教育的底色。在同事眼中,梁应兰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褒奖。从教30多年来,梁应兰坚持打造有温度的课堂,“看见”每个学生,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,特别是对成绩落后、腼腆、自卑的学生给予更多鼓励。
除了承担高中生物教学外,梁应兰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。心理咨询室是她的第二办公室,在那里,时常有学生找她聊天谈心,倾吐和父母发生的矛盾、面临的学习压力以及青春期的情感困惑,梁应兰总是认真倾听,耐心为学生疏导情绪,解答学习、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。
在支教老师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雷波中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。今年高考,该校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,全校共有1287名考生参加高考,其中743名上本科线。
不以山海为远,不以地域为限。教育支教帮扶结出累累硕果,从“输血”改善学校“硬实力”港联配资,到“造血”提升办学“软实力”,再到“养心”为教育增添“韧性”。一名名支教老师们舍小家、顾大家,书写着一个个“支教情”故事,助力更多孩子带着梦想飞出大山,拥抱未来。(记者吴晓颖)
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